元素医学基本概念
(征求意见稿)
《世界元素医学》编辑部 编
——元素医学基本概念征求稿摘要
前言
略
第一节 元素医学的由来
一、 人体微量元素概念的提出
人体微量元素这一概念,是上一世纪70年代以后才提出来的。
而随着微量元素引起科学、医学界以及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后,人们逐渐发现,很多
威胁着人类生存的疾病,实际上都与人体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过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甚至有些疾病就是由于体内缺少或存有过量的元素所导致的结果。因此,从生命化学的意义上说,人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生化反应、能量转换、新陈代谢等重要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都是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多种元素交换以及不同元素在机体内进行复杂的合成和分解代谢过程的结果。而由于元素又是有机体无法自行合成的营养素,所以,对微量元素科学的研究,事实上也直接促进了元素医学的产生。
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化学元素共有94种,到目前,人们至少在人体内已经发现了90种。根据这些元素在人体内的量不同,人们又将这些元素分成宏(常)量元素(major element ,macro-element)和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micro-element)。宏(常)量元素包括:氧(O)、碳(C)、氢(H)、氮(N)、钙(Ca)、磷(P)、硫(S)、钾(K)、钠(Na)、氯(CI)镁(Mg)和硅(Si)等12种,其中最后一种元素——硅,过去常常被人们所忽略。现在我们知道,硅在人体内的含量远比其他微量元素要高的多(越占人体元素总含量的0.026%),故尔我们也将其列为宏量元素;而其余元素的总量因其在人体内的含量尚不足0.2%故尔被相对称之为“微量元素”》
一般来说,人们通常会把人和脊椎动物体内含量与铁(Fe)相等或低于铁含量(约为0.005%)、个体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下并在宏(常)量元素以外的所有元素都称为“微量元素”。由于这些元素在有机体内的含量极低,而以往的检测技术和检验手段都难以对其进行准确的测定和定量,因此,历史上也称其为“痕量元素”,但在英文中,二者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目前也都以trace element 来称呼这类元素,中文则称作“微量元素”。
关于什么是人体必需或非必需的微量元素,本书不准备做相应的讨论。这里原因有二:其一是任何一种微量元素甚至是宏量元素,当人体摄取过多并在体内的存蓄量过大时,也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毒副作用;其二,即便某些微量元素目前还没有发现它的必需性,但对人体的生物效应也可能是不可缺的,包括人们普遍认为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铅(Pb)、汞(Hg)等元素在内;其三,“必需或非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人为的一种定义,定义本身就是有局限性,不利于科学探讨和发展;其四,Schwarz就曾预言:所有元素可能最终都会显示出其生物学作用,因此,在还没有找到相应的证据之前,我们不能妄加评论。
事实上任何元素只要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反之,如果超过了其发挥正常生物学功能的范围,即便是必须性的元素,也会对人体有害。这一事实已由法国科学家G·Bertrand 的最适营养浓度定律形象地作了说明。
二、 微量元素科学的研究及其进展
略
三、 元素平衡医学的创立
略
第二节 元素医学简史
略
第三节 元素医学的理论基础与病理分析
略
第四节 作为独立医学科学的元素医学
一、 元素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
传统医学——不管哪个民族的传统医学 ,一般的来说都是经验型的,即是以实践中积累出来的大量经验为基础。例如传统的中医学——尽管它也有相应的哲学理论和自然科学做基础,但其在用药方面,却由于缺少近现代的化学分析手段和相应的量化指标,使其在治愈疾病和治疗效果方面常常因人而异。同一种疾病,不同的医生会开出不同的处方,因而治疗效果也就迥异;而同一种药物,也会因气候、产地和储存时间、炮制方法的不同,出现不同的效果反应和效果。传统的诊断方法,如果没有大量的实践经验,也会常常的误诊误断,从而贻误病情,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我国俗语中的“庸医杀人”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当然,这也与中国传统社会“重文不重理”以及在数理和化学分析方面不甚发达有关。
但元素医学也有传统中医学相同的地方,这就是它们都特别强调整体观念,注重患者的内外环境以及社会状况,强调药性和药物以及药物和药物间(也既元素和元素间)的辨证关系。众所周知,根据中医学理论,由于人的社会地位不同,其治疗方法也就应该有所区别。例如《黄帝内经》就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与自然和谐同意的整体观念:“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之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既:人是自然产物;并认为“此人之所以参天地而应阴阳也”——既:人类的存在是自然所赐且也是顺乎阴阳平衡规律的。而作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药物学典籍《神农本草经》,也将所载药种分为上、中、下三品;“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在该书《序录》中还说:“药有君、臣、佐、使”;“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等,不仅详尽地把药物的作用分得一清二楚,而且还指出了它们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体所需的各种元素事实上也是如此。根据各种元素在人体中所起的作用,元素医学也将其使用的具有治疗作用的食疗制品分成“君、臣、佐、使”四个层次,从而使治疗者和被治疗者都能清晰地了解其治愈疾病的原理。另一方面,元素医学也尽可能地使用天然食品和部分中草药作为其食疗处方,从而使患者在最少痛苦中治愈自己的疾病。所不同的只是,在使用这些处方和食疗制品前,元素医学已经经过科学的检测与化学分析,在保证其中的微量元素不被相互抵消的情况下,同时也使其在没有任何毒性和毒副作用的前提下,用最少的经济成本治愈最严重的、甚至在传统和现代西方医学看来目前无法治愈或无法改善其身体状况的疾病。
与传统医学比较起来,元素医学的最大特点是使用了现代化学分析手段:在病情上如此,在病理分析和疾病治疗方面也如此。根据人体所含主要微量元素的多寡以及是否是平衡,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然后再依据诊断进行宏、微量元素调节,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元素医学对疾病的治疗并不盲从于古药方,而是以检测出来的元素数据为基础,因此,它并不是作为经验型的传统医学的用药方法可以相提并论的。所以我们在前面才说:“元素医学是在用现代的科学分析手段去破解古老的东方神秘主义之迷。”
二、 元素医学与现代西方医学的区别
现代西方医学是在化学制药和细胞生物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治病为宗旨的“治疗
医学”科学。与传统医学特别是中医比较起来,在病理的分析上具有相对的准确性和直观性,在治疗手段和用药上也相对便捷。因此在治疗急性代谢疾病、细菌性传染病和部分病毒性传染病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其实,早在公元2-3世纪,罗马的盖仑(Galen C.)便在医学、解剖学和生理学方面树立了一个典范,并成为欧洲中世纪医学的圭臬。16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工业化的兴起,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西方医学遂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工业国家普及。是为20世纪后乃至目前世界的主流医学。
然而,随着细菌性传染病和部分病毒性传染病的逐渐被克服,以及人类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的代谢性疾病和免疫类疾病便日益突出起来——而且这些疾病又大多与人类居的地域环境、经济条件和营养条件有关,如果再使用维生素、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对这类疾病而言不仅无益,而且还可能极为有害——有时甚至出现比疾病本身更为可怕的毒副作用及后果!就我们所知,目前,我们的生物环境事实上已经受到了抗生素和激素的严重污染,而我们人类的某些新发现的疾病和病种,就是由于这种污染带来的。另外,使用诸如理化(放)疗法或外科手术疗法也未必能够真正治愈这些疾病,因为这些疾病完全是人类生理上的不平衡或称元素不平衡造成的,所以,这些方法也就明显的表现得极为不适当或不着边际,其严重者甚至完全会损害了患者自身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免疫能力和恢复健康的能力,从而使之永远失去健康甚至生命。也就是说,不是疾病夺走了患者的健康与生命,而是现代西医学本身提早夺走了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与现代医学不同,元素医学或被西方某些学者称之为“正分子医学”,在注重化学分析手段和量化指标的同时,则着重在人体的生理上找到人类患病的原因。根据元素平衡和元素的归经原理。很多疾病症状事实上只是由于元素的不平衡或在某一器官中的缺少、过量及比例不当所导致的结果。也就是说,元素医学所针对的不是疾病的一般现象,而是原因。如果可以把人看成是一座分工严密的生化工厂,那么,患疾病者就是一座缺少关键性原料或关键性原料的配比及比例发生错误的生化工厂!因此导致其内分泌紊乱、代谢不平衡和免疫紊乱也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元素医学尽可能地采用食疗手段作为其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利用人类所必须的食物去达到元素营养的动态平衡——这就是它与现代西医学最大的不同点。特别是它不会等待疾病已经给患者造成痛苦后才去让患者住进医院,只要被诊断者愿意接受治疗,他尽可以“治未病”或在家中等待疾病的痊愈。在预测、预报代谢性或免疫类疾病方面,元素医学也有它的独到之处。凡疾病,其实都不是在一时之间患上的,尤其诸如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代谢性和免疫类疾病。采用元素医学的诊断方法,一绺头发即可告诉你,你未来可能会患上何种疾病!所以,与现代西医学比较起来,元素医学在疾病诊断方面就有了一定的优势,并在预防和治疗手段上能够有的放矢,而不会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
三、 元素医学的实践和临床应用
从历史上看,元素医学的实践是从治疗地方病开始的。早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我国
及世界各国就已经有了元素医学(碘)的实践——包括在临床急救时使用氧,给低钾患者注射钾溶液等。但这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元素医学。元素医学在临床实践上的突破及其使用食疗作为其主要手段,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而且显然是受了人体微量元素科学研究的明显影响。
微量元素对人体代谢疾病的影响,最初是由美国亚利桑那洲印地安医学中心的西弗斯发现的,随之而来的则是世界性的微量元素研究热潮。但在中国,最初受到这股科学潮流影响的并不是相对保守、被已有医学成就禁锢了的医学界(包括中、西医),因此,其在中国的发展也就必然与其首先受到影响的学科有关。然而,微量元素毕竟是与人类的疾病健康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很多热衷于此项研究的学者和专家便逐渐深入到其与临床疾病间关系的研究方面,如1981年,尚在南京大学的陈祥友等对“人发中微量元素钴的研究”。该成果(《人发中微量元素钴与心血管疾病》)是以研究生论文的形式发表的,并于1986年获国家教委“优秀科技成果奖”。而正是这一研究成果,推动了陈祥友对微量元素钴的更深一个层次的认识。1984年,陈祥友又与我国著名化学家裘家奎教授合作发表了他们关于“人发钴含量的生物钟现象”研究成果。其后,该项研究引起了我国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的注意,从而使得陈祥友终于走上了一条与化学研究、特别是他的环境化学研究不尽相同的路。
1988年,陈祥友在他的三位恩师——裘家奎、叶橘泉和于若木的鼓励下,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民间微量元素科学研究机构——南京金陵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所,开始了他的元素医学实践,而最初便是由头发诊断——“陈氏诊法”入手的。1990年,陈祥友根据人体对微量元素的需要用天然食物配制出了系列元素食品,并相继在治疗肝内管结石和老年性痴呆方面获得成功。对此,国内外众多_媒体包括《人民日报》和香港《大公报》等,此后,三年内曾作了大量报道。陈祥友遂成了治疗老年性痴呆症专家,并先后治愈了几百位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在他的带动下,国内不少医疗机构——包括长春的白求恩大学、大庆中医院、南京医学院、解放军海军青岛疗养院、山西109医院、山西脑瘫康复中心医院等,亦开始了用“陈氏疗法”治疗老年痴呆症和其他各类疾病的实践。
1994年9月,陈祥友对元素医学食疗进行了广泛探索,并按中医学的“相生相克”理论与“君、臣、佐、使”四个层次及食物中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吸收机制相继治愈了多种代谢性和免疫类疾病,尤其在治疗包括脑中风及其后遗症、帕金森氏综合症、胆石症、小儿脑瘫和偏头痛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96年,治疗系统性红癍狼疮又获突破,同年他在《中华微量元素科学》杂志上首次提出了“元素平衡医学”这一概念,从而成为我国元素医学和元素医学食疗的创始人。
1997年9月,陈祥友与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张甲生等人合作的论文《耄乐系列食疗产品的营养成分》(关“耄乐系列食疗产品”后面将做详细介绍——编者注)在《世界元素医学》杂志第4卷第3期上发表,后被(国际名医论坛)转载,并被评为国际优秀论文。2001年11月,在“2001国际元素医学食疗防治系统性红癍狼疮学术研讨会”上,陈祥友进一步指出:“就发达国家前四大死因来说,冠心病、癌症、脑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使用元素医学食疗,无疑也是最好的方法”。
目前,元素医学作为微量元素科学中的实用医学科学,特别是它的食物疗法,包括癌症和白血病、系统性红癍狼疮、冠心病、脑血管病和艾滋病等在内的诸多代谢性、免疫类疾病和病毒性感染疾病的治疗和急救方面,都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所以,它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系统的、可以指导人们实践的科学。
参考文献(前言、第一部分):
略